9月初,金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这只是普通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怀宁县司法局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巩固人民调解制度、人才队伍、调解战术三个“堡垒”,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巩固制度“堡垒”,规范调解组织。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优化乡镇专职调解员配备方案》等文件,规范设立登记、调解员动态管理、调解档案管理,调解组织融入综治中心一个“联调平台”,打造县镇村三级调解“金字塔”模式。指导镇村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调解机制,保障人民调解组织的稳定性,激发基层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巩固人才“堡垒”,调解员队伍不断壮大。以人民调解员多样性培育为主线,全县人民调解队伍“老中青”搭配,广泛吸纳辖区调解能力强、人缘好、说话有分量的党员、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力量,目前全县共有人民调解员958名。医疗、农业、教育等行业行家里手主动化身调解员,全县形成1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38名。培育人民调解“领头羊”,形成“张霞工作室”“老彭调解室”“王大姐工作室”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民间调解组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夏国庆同志事迹被《人民调解》杂志刊登并成为当期封面人物。
巩固战术“堡垒”,提升调解成功率。积极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开展“乡村夜话”普法活动100余场次,在全县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村民家中、田间地头、百姓评理说事点、法治广场等地方随处可见调解员的身影,传播“六尺巷”和谐礼让、邓稼先“隐姓埋名”等故事,引导群众传承谦逊、礼让、团结等传统美德。举办“六尺巷工作法”培训班,邀请律师、优秀调解员、法官等资深调解人员深入镇村,培训对象覆盖全县村(社区)书记和各乡镇调解骨干。组织开展十佳人民调解案例评选,将获评案例编印成册,人手一册学习。今年以来全县人民调解案件467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8%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桐城六尺巷时强调:“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怀宁县司法局将继续指导好人民调解工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作者:曹立军、张平;初审:王振海;终审:汪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