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风采录|周义青——平安建设守护者 乡村建设带头人

  • 本站
  • 安庆政法委办公室
  • 2020-06-29 11:41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周义青,现年69岁,是望江县凉泉乡湖滨村的一名老党员,现任湖滨村监委会主任、汪大中心村理事会长、汪大屋组长自1973年开始任村民组长以来,带头执行乡、村的工作安排,积极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平安建设,主动组织矛盾调解,及时化解本组矛盾纠纷;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极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村民组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理事会长并获得最美望江人等荣誉称号。

注重党建引领,激发党员作用。周义青紧紧抓住汪大中心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契机,组建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理事会主要由老党员、老村干以及有威信的村民组成,周义青勇挑重担,出任理事会会长,带领理事会党员一起,认真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财务监督小组成员、路灯管理员、环卫保洁员,大家职责分明,共同协助村委会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等。此后,村里群众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就想到老周。他还主动承担起义务调解员的任务,实行“网格化”分片包干,及时摸排报告本组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主动参与民事调解,两年来累计化解了26起矛盾纠纷,汪大屋自2016年以来没有发生村民违法乱纪,没有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没有发生信访事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注重发动群众,全力凝聚人心。汪大屋总103户,513人,共有七个姓氏,大家宗族观念极强,人心涣散。为凝聚人心,破除姓氏壁垒,树立道德标杆。周义青首先从树立道德模范、文化浸润等方面入手,建立道德长廊,将中华二十四孝故事跃然墙上,抬头可见,让人耳濡目染,且完全融入其中。其次,建立村民议事制度,利用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契机,开设老周说事站,主动公布一年来屋场的大事小情,将账目公开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倡导村民互帮互助,2016年,贫困户李运节患直肠癌医,药费当时没有着落,他积极召集屋场理事会捐钱捐物,为该户筹集资金,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贫困户徐华家因为各种原因家庭闹纠纷,其儿媳妇闹着要离婚。老周知道后主动介入,认真听其儿媳妇的哭诉,分析其家庭产生矛盾的原因。以“家和万事兴”的古训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徐华家庭和睦如初。因为理事会一帮人做事公道正派、一心为公,加上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以前涣散的人心慢慢被凝聚起来。

注重依法治理,提升法治水平。为让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周义青充分发挥“老周说事”的平台作用,通过开办法治讲堂、召开群众会和“大喇叭”宣传等方式,定期向群众宣传推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通过长期的法制宣传教育,村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大家遇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商量着办、依法律办。在2018年汪大屋中心村建设期间,需要拆除大小危旧房68处、160余间,当时有部分群众思想工作做不通,周义青带头上门,日夜做思想工作,上门做不通就找亲戚、找朋友,反复跟当事人论亲情、论道德、讲法律,最后感化户主自行拆除,使得中心村建设顺利实施。

注重典型示范,树立文明新风。周义青在屋场极力推崇尊老爱幼的道德标准,经常在群众会上讲解望江“三孝”故事,同时组织村民开展“孝贤模范”“最美人家”“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古今道德典范的魅力,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7年,该村孝贤模范高根荣被评为“县道德模范”“县孝贤模范”,村民争相效仿,孝贤文化蔚然成风。

他还会同理事会引导群众筹资建设村民大会堂,集中办理本村各种红白喜事,由理事长按照标准统一采购食材,集中全村人力共同设宴,使节俭办宴成为全体村民打心眼里欢迎的新风尚。他积极配合湖滨村推进三变改革,汪大屋流转水面120亩、流转山场80亩、流转土地220亩,年增收8.7万元,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新村正在逐渐形成。

注重以身作则,创新奉献并举。在疫情防控期间,按照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要求,周义青主动请缨担任“联防长”,进行入户摸底、信息登记、防控知识宣传和协助防控措施落实等工作,并且主动向村委会捐款1000元和一顶帐篷,他说:“我是一名党员,这些年我和儿子身体不好,是党和政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度过难关,脱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国家有难,无论是作为党员还是脱贫户,我都应该主动站出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党恩,希望能早日度过难关。”

周义青同志克服身患疾病等困难,在凉泉乡党委和湖滨村两委的带领下,主动参与创新“五老议事”制度,发动老村干、老教师、老党员、老乡贤等作用,坚持“为民办事、民事民办、民事民治”,全力协助村两委落实村民公约,在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倡导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真正实现了带领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Copyright © 2012-2014 中共安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1202074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274号 投稿邮箱 aqzfwxjk@163.com
安徽省安庆市振风大道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 电话:0556-5701007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