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观区法院海口法庭成功调解两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案涉标的额共达七千余万元。承办法官何晶晶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陷入暂时困境的企业赢得宝贵生机,有效避免两败俱伤局面。
安徽某公司自2024年初与杭州A公司、上海B公司建立供销合作关系后,依约履行供货义务。但两家公司在支付部分货款后,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货款合计七千余万元。经多次催收无果后,安徽某公司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面对巨额标的,承办法官依当事人申请,迅速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同时,积极组织三方开展先行调解,经了解,两被告公司均有还款意愿,B公司希望能够分期付款;A公司则计划通过转让股权偿还货款。承办法官遂组织协商制定还款方案,但原告认为所欠货款金额较大,分期还款期限过长会影响公司经营,原被告在还款方案的分期金额、分期时间以及违约责任等细节上互不相让,案件调解工作一度停摆。
在此情形下,承办法官冷静分析形势,精准出击打破“僵局”,一面向原被告说明调解失败后将面临的“双输”风险,即原告拒绝配合解除保全措施,被告股权交易搁浅,原告巨额债权也难以得到保障;另一面,详细释明相关法律法规,从商业合作的长远利益以及诚信原则等方面对原被告进行劝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同时,在方案中明确违约责任消除原告顾虑,确保方案务实可行。
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承办法官以专业与耐心赢得三方信任,最终促成原被告达成一致意见,原告同意对欠款给予合理展期,被告承诺将严格履约,按时还款。至此,两起千万欠款纠纷案件得到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