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近年来,大观区宜纺社区坚持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为指引,坚持与时俱进,以生动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内涵要义,探索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礼让和谐的基层善治之路,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大环境。
源头治理
在社区治理中,网格员至关重要,他们既是矛盾纠纷的 “消防员”,也是源头治理的“先锋队”。社区划分为网格员21名,构建“街道+派出所+社区网格员+物业”的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走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网格内的问题,如外墙修缮难题、环境卫生、安全隐患、邻里纠纷等,确保问题在网格内发现、在网格内解决,避免问题扩大化。同时,社区网格员带着耐心和热忱,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生活帮助等各类服务,认真收集居民的各类问题,以六尺巷的包容精神劝诫居民换位思考、各退一步,将微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
多元共治
在治理工作中,聚焦社区治理队伍建设重点,统筹抓好党员干部、贤者能人、志愿服务队、居民骨干等治理力量。联合信访、调解、仲裁、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及社会组织等资源,设置接访窗口、邀请专业法律顾问,运用好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工作方法,深入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室,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同时,面对治理难题,发挥多元共治合力作用,社区不再“单打独斗”。比如,社区与辖区企业协调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一方面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提供物力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社区网格员作为联络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做到专业、高效服务,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党课、58夜访、敲门行动等活动,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社区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治理效能。
礼让和谐
在治理化解中,社区网格员向居民介绍社区难题矛盾纠纷案例,分析纠纷产生原因,和处理结果。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社区每一件都及时进行分类登记,建立民情档案,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通过“听、辩、劝、借、解、和”,用心、用情、用力打通矛盾纠纷上的症结、解开群众心头上的心结。同时,居民们通过学习六尺巷的故事也展开了讨论。大家深有感触地说“不少矛盾原本就是误会导致,如果都能礼让一步,事情也就解决了”,“邻里邻居的,大家生活在一个楼院,要少一分怨气,多一份和气”,“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怎么知道谁不求着谁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气氛融洽和谐。
社区治理以“和”为贵。下一步,菱湖街道宜纺社区继续开展“先让礼让”公民美德教育系列活动,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以和为贵”“谦和礼让”精神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之中,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撰稿:王玮、吴蒙蒙 初审:杨阳 复审:汪龙娣 终审:江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