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柱山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保证和强劲支撑。
一是构建“一个网络”,筑牢乡村治理“桥头堡”。科学化设置网格,建立镇、村党支部、住宅小区和自然庄组三级党建网格,将镇内6个行政村合理划分为131个网格,由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退役军人、志愿者等担任网格员,打造集党建与综治、应急、文明创建等网格于一体的多网融合、一网联动模式,努力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事情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优化网格服务。强化网格员包保到组、到户、到人,实现网格服务全覆盖,及时反馈群众问题,保证信息渠道畅通,聚焦群众需求,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村干、退役军人的作用,在服务过程中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有效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构筑起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将矛盾隐患化解在源头。落实党员干部定期接访、入户走访工作制度,察民情、听民意、解难题、暖民心,当好为民排忧解难的“知心人”。
二是建强“两支队伍”,锻造乡村治理“顶梁柱”。建强村干部队伍,将退役军人、致富能人、毕业大学生等人才选进村干部队伍,村干部平均年龄43.74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补选2名支委委员,补齐配强优化村“两委”班子,配强“领头雁”和“排头兵”;通过“擂台比武”、党组织书记培训、座谈会、支持学历提升等方式,有效提升村干部解决乡村治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建强选派干部队伍。明确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职责,严格落实吃住在村、考勤和请销假等制度,采取电话督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确保选派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扎实推进第一书记“擂台比武”,开展选派工作“双十创评”,积极组织选派干部参加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常态化到村指导工作,进一步帮助选派干部厘清工作思路,找准发展方向,推动工作开展落实,切实发挥选派干部驻村作用,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
三是开展“三项活动”,激活乡村治理“动力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伍8支,在册志愿者150余人。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五清四乱”、“文明旅游”等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天柱山最美系列”评选活动,通过政策补助、节日慰问和社会帮扶,推动“文明天柱”建设不断深入。稳步推进移风易俗。成立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大操大办”专项行动,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6000余份、签订承诺书600余份。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等“四会”章程,把移风易俗新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吸纳“五老人员”进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乡村春晚”等贴近群众需求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文化阵地建设,6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艺汇演丰富多彩,乡村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作者:彭炎炎 初审:徐健 终审: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