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宿松长安网,宿松县委政法委员会、宿松县法学会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视野

宿松:纠纷化解 从“新”开始

  • 宿松县司法局
  • 周和平
  • 2023-11-17 08:31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宿松县凉亭镇的73岁村民陈奶奶与46岁村民李大婶,路遇时因一言不合发生“口角”,陈奶奶突然倒在路边的庄稼地里,经医院诊断造成股骨头骨折,住院治疗后发生各项直接费用11多万元。由于当时现场没有其他人,更没有视频监控,直接原因双方各执其词,双方家庭都说要“请律师,上法庭,奉陪到底”。“合事点”的信息员祝文清、段育华等7名同志立即分成两组,不厌其烦上门做工作,从中华优秀传统的“天下无诉 以和为贵”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团结友爱,从乡村振兴和谐福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侵权条文,通过仔细讲解和耐心宣传,真正做到“关起门来心服口服,打开门来又能服众”,双方最后一起坐到“合事点”,握手言和、案结事了。

近年来,宿松县通过积极探索纠纷化解新的机制、方法,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模式,着力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努力实现“矛盾不激化、纠纷不上行”。

打造多元化解新格局。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动建立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努力完善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司法保障、各方联动、社会协同”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合力。规范人民调解平台。在全县建有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75个,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共有专职兼职调解人员共计1368名。借助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远程在线调解,让多元纠纷化解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足不出户”的调解感受再次提升为“随时随地随享”的全新体验。通过“人民调解为人民”“大排查、大化解”等系列活动,加大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具体指导。各级调解组织年均各类化解矛盾纠纷近万件。建立行政调解网络。一方面积极探索开展“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建立,全县共建“警民联调”室23个,“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建立后,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另一方面成立宿松县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完成职权梳理,建立行政调解联席会议制度,部署全县行政调解工作,建立由党组织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其他组织配合的行政调解网络,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中的作用。发挥诉前调解功能。在该县法院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不开庭,却同样在做当事人工作,他们不在编,也同样在一线化解矛盾纠纷,并且乐此不疲,始终将“调解”挺在矛盾纠纷的最前面,他们就是进驻法院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是不穿法袍的“法官”,岗位神圣、责任重大;诉前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他们有严谨的态度,求实的作风,纠纷化解绝不走过场。如果说庭审是诉源治理的“主阵地”,那么诉前调解就是“前哨兵”,通过他们的“苦口婆心”使纠纷“案结事了”,让当事人握手言和。诉前调解工作是新生事物,是新时代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工作创举,是通过诉前调解的灵活工作方式,达成“定分止争”的效果,实践证明诉前调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加强“诉调对接”,该县及时成立县天平(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县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进驻县法院,县民事纠纷综合(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县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县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在县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接受法院委派(委托)调解,不断完善诉讼与人民调解诉调对接有效衔接,对各类诉讼案件,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案结事了、两厢和好”的原则,有效预防和避免“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他们每调解成功一个案件,就减少了纠纷当事人的讼累和诉讼成本;为法官减轻了一份办案压力,降低了法院的运行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也就为加强法治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一份贡献。诉前调解大大缓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让纠纷在法律框架内及时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

发挥乡贤调解新动能。积极做好乡贤+调解的结合文章,依托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县积极推进乡贤调解工作室的建立,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通过“五个一”工程积极引导乡贤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金波”“新民”“友哥”等个性化调解室在宿松落地生根。目前,全县共有“乡贤调解工作室”241个、乡贤调解员512名,乡贤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近万余起。2021年,宿松县“乡贤调解工作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2020年度“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称号。宿松县构建乡贤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入选2021年安庆十大政法新闻,省市主要领导对宿松县凝聚乡贤正能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予以批示肯定;2023年宿松乡贤助推乡村社会治理入选安庆市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案例”。

做优行专调解新平台。面对新常态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该县不断加强对全县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协调指导工作,共建有县医调、县交调等10个县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该县医调委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先进集体”;2018年省综治办发文在全省推广该县医调委工作经验做法;该县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横向“联通”、纵向“联动”、家庭“联情”、多方“联治”的“四联”工作机制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疏通纠纷调解新通道。突出跨部门沟通,强化系统内部资源整合。聚焦处置矛盾纠纷的集中领域,将“诉调对接”“警民联调”“访调对接”“拘调衔接”作为人民调解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战场,建立对接平台,完善对接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将执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相结合,既促进了纠纷当事人和解、息诉、罢访,又节省了政府行政资源。突出跨区域协作,强化系统外部协调联动。该县地处皖、鄂、赣三省九县交界处,接边地区矛盾纠纷多发难调,为此,该县与接边地区建立了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机制,接边地区人民调解组织对发生的跨区域纠纷及时启动联合调解工作机制。通过持续的努力,实现了接边地区无重大边界纠纷、无群体性事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因民间纠纷引发死亡案件的“六无”佳绩。2023年,“矛盾联调 促和谐共创”工作做法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突出跨领域整合,强化系统资源有效发挥。2022年,该县在全县推广“合事点”党建工程建设,创建“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工作机制,聚焦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主动搭平台、选好员、建机制,让人民群众在“唠家常”的过程中,把社情民意反映出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开来,以“小切口”连接“大民生”,用“小支点”做活基层“微治理”,“和”出了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径。截至目前,已建“合事点”36个,接待群众30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210余条,共商村(居)事务60余件,开展各类普法宣传7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60余件。“合事点”建设以来,先后荣获全省百个“一支部一品牌”、安庆市优秀基层党建“书记领办事项”、县直机关优秀党建品牌等表彰通报,安徽省司法厅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通报表扬,该县拍摄的《“点”亮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微视频,获评安庆市机关“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微视频优秀奖,“合事点”相关做法在安徽卫视进行展播。法治日报、安徽日报、安庆日报和民主与法制网、法治安徽网、安徽先锋网等媒体先后报道“合事点”,相关工作做法多次在安庆信息刊登。“合事点”党建工程建设在该县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合事点”党建工程是“枫桥经验”的宿松版,也是该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枫桥经验”已在宿松落地生根。

加强工作保障新力度。加强经费保障。该县将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和县级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为全县人民调解员保障60万元的案件补贴款,为相关县级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给予每年20万元的经费保障,保证了县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全县人民调解员“一案一补”落实到位。抓好业务保障。目前该县县级调解组织已全部配备3人及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此外通过单位推荐和自我举荐,建立了193人的集法学、医学等具有专门知识和特定人才的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并出台《人民调解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加强咨询专家的使用和管理,为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和专业支持。印发《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就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作出明确要求。

健全目标责任新管理。化解矛盾纠纷,共建和谐社会,领导是关键,机制是保证。该县两办联合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把健全、落实各级领导的责任管理机制作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关键来抓,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落实党政责任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维护稳定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领导干部“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和意识,提高维护稳定、调处矛盾、处理突发事件、共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落实纠纷排查机制。村(居)每周一次、乡镇(街道)每半月一次、县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及时总结报告上月治安状况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研究重大疑难或跨县域、跨乡镇(街道)、跨村(居)组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保证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落实纠纷预防机制。坚持认真调处、重在预防的方针,完善正常时期、重大节日、特殊时期不同要求的信息研判预警报告制度,建立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排查、回访力度,使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前化解、被动调处转向主动预防。落实包案调处机制。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制度,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结果。对所有矛盾纠纷,都具体落实到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调处水平。( 供稿人:周和平;审稿人:杨香梅)

Copyright © 2012-2014 中共安庆市宿松县委政法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1202074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274号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东北新城政务新区政务2号楼4楼 电话:0556-7821488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