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将人员失踪警情处置作为保民平安、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创新建立分类施策警务模式,通过精准施策、高效联动,在寻人救助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成功处置人员失踪警情千余起,找回未成年人479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3人、智障和精神障碍人员51人、其他各类人员540人;赢得群众广泛赞誉,累计收到群众赠送锦旗67面。
“动态化信息化时代下,人员失踪警情逐年增多,尤其以‘老弱病残’及未成年人为主要群体,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也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影响。”有着10余年接警工作经验的宿松县公安局情指中心教导员曹园介绍,该局情指中心每年接到的人员失踪求助警情均超1000起。其中,老年人、婴幼儿因辨识和记忆能力较弱,易在缺乏监护时失踪;部分未成年人因叛逆心理强、抗压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受外界刺激后易离家出走导致失踪;精神障碍患者因病情不稳定,失踪风险较高;还有部分人员因家庭或情感纠纷负气离家,进而出现失踪情况,甚至可能作出极端行为。不同群体的失踪特点各异,给警情处置带来不小挑战,也倒逼公安机关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处置模式。
为此,宿松县公安局牢固树立“一个不漏、一刻不误、一查到底”工作理念,在完善110接警服务规范、确保“有警必接、高效响应”的基础上,紧扣不同群体失踪规律,创新推出分类处置措施,让每一起警情都能得到精准高效处置。
在处置流程上,该局实行失踪地、报警地“双派警”制度,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整合各警种技术资源、勤务力量和宣传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寻人合力。针对存在被侵害风险、人身危险、轻生迹象等紧急敏感情形,由情指中心直接指令相关警种快速介入、合成处置,最大限度缩短处置时间,保障失踪人员生命安全。
在具体查找手段上,该局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对现时发生、有明确失踪地点或监控可追踪轨迹的警情,属地派出所第一时间组织警力抵达现场,联合周边群众开展近距离搜寻;对失踪情况异常、查找条件差且存在安全风险的,由县局情指中心统一调度特警、交警及周边派出所警力,联动蓝天救援、老兵应急救援等民间专业力量,运用“网上+网下”“平面+立体”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搜寻范围,同时通过“警民议事厅”微信群发布信息,发动群众参与线索提供;对失踪时间较长的,持续强化信息研判,密切跟踪人员动态,通过跨区域公安机关协作、多平台信息发布等方式,广泛征集线索推进查找工作。
今年5月的一个下午,二郎镇界岭村一名八旬老妪离家后失踪,经走访调查确认老人被困在一片占地80亩的密林中,林内还有三口池塘,当时恰逢大雨,不仅能见度低,还存在落水风险,搜寻难度极大。县局情指中心接到警情后,根据老年人失踪的风险特点和现场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分类处置流程,调度特警力量并联动蓝天救援队,协助二郎派出所开展地毯式搜寻,同时对池塘进行打捞排查。经过连续10余个小时的奋战,救援人员最终在密林角落找到已昏迷的老人,及时挽回其生命。这起案例正是该局分类施策处置模式的生动实践,也印证了该模式的实战效能。
分类施策的处置模式,让宿松县公安局在人员失踪警情处置中实现了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今年以来,通过多警种协同作战和民间救援力量联动,该局已成功找回76名身处危险境地的失踪老人、未成年人及精神障碍人员。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有效压降了失踪人员安全风险,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撰稿人:孙春旺;审核人:何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