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欢迎访问桐城长安网,桐城市委政法委员会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平安建设

安徽桐城:践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枫桥经验的“桐城模式”

  • 本站
  • 王中龙
  • 2023-03-06 16:17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谐”精神注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枫桥经验的“桐城模式”。桐城市已连续13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桐城市委政法委被列入中央政法委表彰的“新时代政法楷模”先进集体评选名单。

闻名全国的“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大学士张英老家与吴姓邻居为争住宅边界,把官司打到县衙。张家人写信到京城求告张英。张英收到信后,在信上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主动撤诉并让出三尺地。吴家见了非常感动,也让出三尺。

2015年6月,桐城市法院孔城法庭为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率先将六尺巷精神融入诉讼调解,推出“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形成“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2015年以来,桐城市法院共讲述“六尺巷”故事1500余次,引导当事人参观“六尺巷”文化墙和原址800余次,许多当事人表示深受启发,愿意配合法官做好案件调解工作。

2017年,桐城市委出台实施意见,在全市推广应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实现建设标准、标识标牌、规章制度、六尺巷文化墙、调解队伍配备、软件资料“六统一”。检察、公安、民政、信访等11个部门及各乡、镇、街道相继设立“六尺巷调解工作室”,打造具有桐城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品牌。

为适应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桐城市委、市政府及时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从内涵、外延提质升级,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打造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内涵、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以“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为总体目标的基层治理品牌。

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有人曾说:“‘六尺巷’是世界上最宽的巷子。”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桐城市创新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落实在“六事六民”:党建领事聚民心、礼让和事育民风、村民说事畅民意、多元解事化民忧、网格管事惠民生、群力防事护民安。依靠广大群众,引导社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做实基层基础,预防化解风险,构建大平安格局。

桐城市坚持把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作为凝聚基层治理的主轴,明确15名辖区派出所所长进入镇街党工委班子,226名民警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单元长、联防长、村民组长与党小组长“三长”合一,做实无职党员联系群众机制。推动三级综治中心、基层政法单位和公园、广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六尺巷文化”元素全覆盖,已建六尺巷文化墙600余面,开展六尺巷典故系列微宣讲千余场次。

“村民的事情自己办、众人的事情商量着办。”桐城市组建由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两长、乡贤、五老、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村民说事会”(自治类、法治类、德治类)。为推动群众关切的民生大事和邻里小事“事心”双解,说事会运用“说、商、办、评”四步法,建立说事事项、商议情况、承办责任、办理结果、满意评价“五个清单”。

同时,桐城市整合信访、调解、仲裁、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及社会组织等资源,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市镇村三级全面设置“六尺巷调解工作室”。紧扣“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在全市242个基层党组织选聘1599名网格长、7258名两长(单元长、联防长),构建“党组织+网格长(政法干警)+两长+住户”的网格治理模式。建立“两长”不能不宜、进入退出机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发挥政策法律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四大员”的作用。

Copyright © 2012-2014 中共安庆市潜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1202074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274号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潜阳路441号 电话:0556-8921359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