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财产保护是公益诉讼检察的四大传统法定领域之一,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和全体人民利益。近年来,桐城市人民检察院深入开展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依法办理相关领域案件,有效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有财产保护领域
国有财产保护领域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主要指对国有财产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国有财产包括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举例:侵吞、私自出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重点保护文物损毁等。
国有财产种类
国有财产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为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的财产,税收、行政收费、罚没收入,财政补贴、社会保障类财产,国有房屋租赁费用、国有股份的分红等。
侵犯国有财产领域的主要表现
1.违反法律、法规停征、少征、免征税款或擅自决定税收优惠;
2.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
3.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当行政行为;
4.国企“寄生公司”侵吞国有资产及其收益;
5.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流失等。
典型案例
(一)督促整治高龄补贴违规发放案
市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有高龄补贴领取对象在去世后仍然有高龄补贴发放到账户,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市检察院依程序调取相关数据开展比对核实工作,发现职能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不畅,从而产生错发、重发、漏发漏洞。市检察院利用数字检察,通过整合相关数据从而建成数据库,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高效开展数据分析研判,初步筛查全市近年来高龄补贴资金发放数据信息。固定证据明确违法情形后,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全面开展专项倒查梳理,及时追缴错发津贴,挽回国有资产损失。经长达半年的持续跟进监督,所有应追缴资金已全部追缴到位,同时推动建立全市高龄津贴数据发放系统,督促相关职能部门间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堵塞资金发放漏洞,进一步实现补贴资金精准发放。
该案创建的数字模型经验做法最终获省检察院刊发推广,检察机关的履职情况及办案成效获得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二)督促整治服刑人员养老金违规发放案
有人一边因犯罪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在服刑,一边还能领取养老金,发现这种明显不符合法律政策的现象检察机关怎么做?
市检察院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我市服刑人员养老金发放存在上述类似违规情形,第一时间开展调查核实。因养老保险金发放政策纷繁复杂且持续动态调整,单靠人工排查难以在海量数据中精准固定案件线索,市检察院积极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筛查。为扩大案件效果,同时对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发放养老保险金情况进行筛查。针对造成国有财产流失,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开展专项核查梳理,督促纠正违规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及时予以追缴,挽回国有资产损失,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制定核查机制,确保合法合规发放,堵塞风险漏洞。
该案的办理有力助推我市行政机关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构建,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治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规避国有资产损失的风险。
国有财产是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财产保护领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最早的“责任田”,是桐城市检察院必须坚守好的“主阵地”。下一步,桐城市检察院将继续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当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用心守护国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