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桐城检察,我坚决同意守护绿水青山,现申请加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益路桐行今天带你揭秘生态环境领域检察机关如何精准发力?
(一)
以法治之力 守护湿地之美
看检察机关一键修复“地球之肾
桐城素有“皖中名邑、江淮明珠”的美誉,辖区湿地公园面积广,此类公园作为湿地植物、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绝佳栖息地,但却存在养蚌造污染等问题,检察机关岂能袖手旁观?
早在2021年,桐城有大面积的湿地水面流转由个人经营管理,但随后有人在水面建设生产设施养殖珍珠,致使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桐城市人民检察院依托“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立即联合林长办对该问题开展调查,2022年,桐城市检察院就该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随后第一时间组织多方行政机关召开磋商会,明确各自职责推进整改。并依法制发检察建议书,要求责令、监督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修复湿地生态环境。
办案过程中,桐城市检察院还多次邀请有关机关前往现场召开座谈、指导问题整改,最终通过多方合力促进1800亩水面的违法养殖设施得以清除,经上级林业局、生态环境局现场核查予以验收销号。该案被省检察院和省林业局联合评为湿地保护典型案例。
为巩固湿地保护成果,桐城市检察院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定期开展湿地保护专项巡查、湿地保护普法宣传等活动,形成湿地保护合力。
(二)
水库边边角角有点脏
生命之源绝不允许受影响
桐城人民的“大水缸”由我来守护
船停在水上,没问题。废旧交通船停在水源地,有问题。如果是锈蚀倾覆的废旧交通船长期违规停在饮用水源地,那问题可就大了!
桐城市一水库作为省级重点中型水库,于2002年被划定为水源保护区,称为“桐城人民的大水缸”。在这里曾经违法停靠有三艘柴油交通船,相关职能部门虽委托公开拍卖交易成功,但拆解清运工作却迟迟没有动静……
2022年,基于“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基础,桐城市人民检察院在接收该案线索后立即进行立案办理、联合调查,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切实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检察机关多次前往现场查看船只情况,分析风险隐患,商讨整改思路,形成整改方案。之后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加快整改进度,及时将案涉渡船全部拆解,搬离了水源保护区。该案入选省级公益诉讼有代表性高质效案件。
放宽心,拯救桐城人民的“大水缸”,检察机关一直在行动。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所有饮用水源地情况,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025年3月9日,最高检发布2024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4年,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立案56671件,占立案总数的37.5%。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办案,督促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5.5万亩,保护被污染土壤面积38.8万亩,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229万吨,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10.1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作为守护生态环境的法治利剑,桐城公益诉讼检察将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强化法律监督手段,以司法刚性守护绿水青山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