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这事儿得闹到镇上,没想到在村里就解决了,还不伤情面!”看着自家受损的玉米地得到合理补偿,范岗镇联合村村民罗德顺松了口气。
不久前,因种植大户于海涛承包的水稻田正值除草关键期,他雇佣无人机进行连片喷洒除草剂。由于风力突然变大,部分药液漂移到邻近罗德顺等5户村民的玉米地,导致约2亩玉米苗叶片卷曲、长势受阻。“刚出苗就受了药害,这季收成咋办?”罗德顺发现后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找到大户要求赔偿,双方对“是否是飞防导致”“损失该赔多少”各执一词。大户认为“风大是意外,农户小题大做”,罗德顺则坚持“损失实实在在,必须给说法”,双方争执不下。

联合村包组干部郑敏得知后,第一时间拉着双方到玉米地查看,现场确认药害确由飞防漂移造成。站在田埂上,她指着受损的玉米苗说:“当年‘六尺巷’里,张吴两家互让三尺成了美谈,今天这事,咱也该学学这份礼让。”她转头对大户说:“作业前没看风力预警,确实有疏忽,得担起责任;”又对罗德顺道:“大户连片种植不易,意外难免,真僵下去耽误了补救,损失更大。”郑敏一边帮双方算着“责任账”“情理账”,一边劝和:“各退一步,既不亏情理,也不伤邻里情,多好?”
最终,在村委会协调下,大户自愿承担玉米地的补救费用,并承诺后续飞防作业提前通知周边农户,避开敏感作物;罗德顺等农户也表示理解意外情况,不再追究额外赔偿。双方握手言和。

联合村党总支书记陈光说,“‘六尺巷’不只是让‘三尺地’,更是让‘三分理’,多份体谅,矛盾就不难解。”今年以来,联合村将“六尺巷”的礼让精神融入矛盾调解,形成“看现场、辨是非、讲情理、寻平衡、促和解”的工作法,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40多起。
如今,在联合村,“六尺巷”的礼让故事早已不止是墙上的典故,更成了村民们化解矛盾时的“定心丸”。从田埂间的纠纷调解到邻里间的日常相处,那份“各让三尺”的智慧悄然生根,让互谅互让的新风尚在乡村角落不断蔓延,为和谐乡村图景添上了温暖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