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高士镇佩山查湖中心村的古树凉亭下,一盏盏灯亮起,村民们拎着小板凳陆续聚拢。没有讲台、没有议程,更没有正襟危坐的严肃场面,只有蝉鸣蛙叫作伴、乡音乡情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就这样开始了。
这不仅是村民纳凉的传统场景,更是高士镇推进乡村治理、密切干群关系、传播文明新风的生动实践。干部和群众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的是家常事,议的是村里事,解的是群众烦心事。
移风易俗,夜话中传递文明新风
“以前村里红白喜事攀比成风,家家户户背负沉重的人情债”,村民组长吴小犬在夜话中打开话匣子, “现在咱们立了新规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省下的钱可以用来搞生产、改善生活,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的话引起在场老党员的强烈共鸣。几位长者结合自身经历,娓娓道来大操大办的弊端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 “重情轻礼”的新观念悄然植入村民心中,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反诈宣传,凉亭下筑牢安全防线
平安建设、反诈防邪是“乡村夜话”的重要主题。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间,发放《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用本地方言讲解真实案例。
“骗子手段多得很, ‘养老投资’ ‘中奖诈骗’ ‘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都是盯着咱们的血汗钱!”志愿者钱丽娟讲得真切,村民听得认真。
“原来‘00’开头的电话不能接!” “我也收到过中奖短信,差点点了链接!”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的经历,凉亭下顿时变成反诈知识“研讨现场”。这种接地气、零距离的宣传方式,让防范意识深入人心。
党群连心,板凳上搭建解忧桥梁
“乡村夜话”不仅是政策宣传的讲堂,更是倾听民声、解决问题的平台。村干部坐在群众中间,认真记录每一个诉求。
“红岭头十字路口坡大车多,建议加装减速带”“最近天旱,池塘见底,灌溉困难,能不能协调北干渠补充水源?”……面对村民提出的实际问题,干部们现场回应:能解决的立即答复,需协调的明确时限、承诺跟进。这种“敞开说”“现场办”的方式,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赢得群众阵阵掌声。
因地制宜,小场景推动大治理
如今在高士镇,各行政村充分利用凉亭、院落、大树下、长廊等场所,开展“凉亭夜话”“树下议事”“围炉夜话”“堂轩议事”等不同形式的基层民主协商活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议事模式,让矛盾在谈笑间化解,让实事在热议中推进,成为党建引领下基层善治的鲜活注脚。
一场夜话,聊的是家长里短,树的是文明新风;发的是宣传材料,守的是平安家园。高士镇通过“乡村夜话”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创新形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绘就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邻里和睦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作者:何应松 吴学明;编辑:方贻卿 一审:吴江;二审:陈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