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非常感谢您在年前高效解决问题,让我们能安心过年!”原告某商贸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多亏了法院调解,省去开庭奔波,我们也能专注复工复产!”被告某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连连致谢。
近日,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仅用15天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达129.8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案情回顾:疫情冲击致货款拖欠 企业互信陷危机
2022年至2024年3月,原告某公司长期向被告某公司供应五金产品,合作期间累计产生货款129.8万元。后因疫情等因素影响,被告公司资金链承压,未能按期付款。经多次催讨无果,原告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货款及逾期利息。
调解攻坚:破“堵点”疏“心结” 法治与传统智慧双管齐下
1.首轮调解:以“情”破冰,溯源合作基础
案件委派至特邀调解员杨丽后,其迅速梳理案情,发现双方曾长期合作且无实质争议,矛盾根源在于疫情冲击导致的短期资金困难。为缓解对立情绪,调解员首次面谈时并未直接聚焦纠纷,而是引导双方回顾多年合作历程,重燃互信基础。
2. 二轮攻坚:算清“三本账”,传统文化促让步
针对被告“认账但无力偿还”的困境,调解员从法律账(违约责任)、信誉账(商誉影响)、经济账(诉讼成本)三方面释法明理,同时援引“六尺巷”典故,倡导原告“有理亦可先让”,促成被告当场筹措10万元先行支付。
3. 终局突破:分期方案平衡利益 司法确认赋强执效
就剩余款项,调解员提出“分期履行+利息让步”方案:原告放弃部分利息,被告分10期偿清本金。为确保协议效力,法院同步启动司法确认程序,赋予调解书强制执行力。截至发稿,被告已如期履行首期还款义务。
典型意义:司法“暖商”擦亮营商环境法治底色
本案是迎江法院深化“法治护航营商环境”的又一范例:
★“六尺巷调解法”贯穿始终:以“礼让和睦”传统文化消弭对立,引导企业互谅共赢。
★“速调+司法确认”降本增效:通过先行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服务,为企业节省90%以上诉讼时间与成本。
★纾困解难“靶向发力”:针对疫情后企业复苏需求,灵活采用分期履行,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为债务人留足经营空间。
法官说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迎江法院持续深化“枫桥经验”实践,将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2024年以来通过“法院+商会”“调解+确认”等模式化解一大批涉企纠纷。未来,该院将进一步拓展“六尺巷调解法”应用场景,以司法“和”力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江区人民法院 供稿:杨丽、夏菲 一审:李静 二审:应海庆 三审:蒋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