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后宫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小板凳”工作法为抓手,推动治理力量、资源、服务精准下沉,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凝聚起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议事聚民智,“小板凳”上听民声。社区党委聚焦群众关切,把“小板凳”作为议事主阵地,将议事协商平台直接搬到楼栋、小区广场等群众身边。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养犬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组织网格长、党员、居民代表等协商,广泛邀请相关利益方和专业人士参与讨论,大家面对面畅所欲言,确保决策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备科学依据。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社区及时分类梳理、分析,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今年以来,通过“小板凳”会议累计征集意见建议150余条,其中超百条被采纳并落地实施,不仅有效凝聚了民意民智,更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持久活力。
网格纾民困,“小板凳”上解民忧。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依托划分的10个网格,网格长与网格员每周携“小板凳”深入楼栋内外,与居民围坐交流,主动倾听大家的烦心事、操心事。对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协调处理,对需多方协调的复杂问题,详细记录诉求、明确办理时限,定期通报进展。这一模式推动社区服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发现”转变,确保矛盾第一时间察觉、诉求第一时间响应、问题最大限度解决,大幅缩短办事周期。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入户走访5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0余件,居民满意度显著提高,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服务惠民生,“小板凳”上暖民心。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听诉求、聚民力,以“小板凳”工作法为依托,发动党员带头参与,带动一大批热心社区事务的群众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党员先锋引领、居民骨干支撑、广大居民参与”的治理共同体,这些力量既是民情民意的传递者,也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同时积极拓展“线上小板凳”模式,通过建立居民微信群、公布网格长联系电话等方式,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确保民情民意全时段、全覆盖收集。今年以来,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需求,累计开展法治宣传、爱心义诊、环境整治等活动20余次,切实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宜城路街道 撰稿:赵香宜 初审:章彤 复核:汪明 终审:陶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