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坚持发展和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党建引领为关键、以网格管理为中心、以化解矛盾为基础,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谱写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新乐章。
强化党建引领共奏社会治理“幸福曲”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职能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等各方力量,在纠纷排查、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群策群力,全面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以严舟组为试点,深入推行党员联系户制度,推选老党员、老退伍军人等8人,分包联系52户农户,聚焦生病卧床要看望、红白喜事要帮忙、矛盾纠纷要劝解等服务内容,落实责任包片制度,创新服务群众形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实现群众随时“吹哨”,党员主动“报到”,切实推动了社会治理由“镇村管”向“自我管”转变。

加强网格管理奏响社会治理“进行曲”
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户数适度、管理便利、功能齐全”原则,将全村39个村民组划分为5个网格,设置网格长5名,“三长”33人,实现辖区网格精细全覆盖,管理无死角。将党建、综治、乡村振兴等管理事项纳入网格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五老等群防群治队伍等作用,全力做好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集中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覆盖的工作格局。

排查调处纠纷共谱社会治理“和谐曲”
打造具有黄梅特色的社会治理网格模式,努力实现力量在一线沉淀、工作在网格联动、矛盾在基层化解。一是开通民意“直通车”。紧盯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主动出击,开展上门服务,及时了解、发现、收集联系户的困难、诉求、建议等。二是实现网格“微循环”。结合当前信用村建设、乡村振兴、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建立党员微信服务群,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真正实现群众的“话”有人听、群众的“事”有人管、群众的“难”有人解。三是聚焦治理“老大难”。以常态化治理为引领,开展关爱弱势人群帮助解困、关爱老年人群帮助解忧、关爱重点人群帮助解痛等服务,截至目前,黄梅村累计提供帮助服务100余次。
(撰稿:章春萍,初审:杨闯,终审:昝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