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在黄梅村郑老屋组上演了一场左邻右舍主动帮忙抢收稻谷的感人一幕,诠释了暖心且和谐的邻里关系。
据了解,黄梅村村民严先生在自家稻场上晾晒了300斤的稻谷。只因带家人出门游玩未看天气预报,中午11时许,正是午饭时刻,天气突变,暴雨来袭,这下可急坏了出门在外的严先生,由于其家里无人,晾晒的稻谷无人收拾,一时间让在外游玩的郑先生犯了愁。
正在严先生着急之时,同屋的村民汪秀兰、袁小香两位老人自发赶到现场,帮忙抢收稻谷。他们一人拿着扫把、一人拿着簸箕,两人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拢的拢、扫的扫、铲的铲、运的运,汗水和雨水混为一体打湿了衣裳。经过二十几分钟的抢收,所有稻谷终于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谢谢大家,今天要不是你们帮忙抢收,这么多稻谷岂不是“泡汤”了!我们辛苦收回来的稻谷要是被淋湿,损失可就大了!严先生连声向大家表示感谢。
“老严,你也不用谢我们,现在大家能互相帮助都得益于村里网格化实施的积分制管理制度,是积分制让村里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汪秀兰、袁小香两人笑着说道。
“是呀!‘积分制’太接地气了,这不起眼的‘小小积分’,让我们邻里之间越来越和睦,更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人情味。”严先生有感而发。

“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邻里情。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黄梅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不断完善组织结构,选优配强网格力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增进邻里关系,共促党群和谐。下一步,黄梅村将不断遴选挖掘睦邻好典型,激发邻里微能量,以“邻距离”汇聚“邻里情”,让“邻里人”共建“和美幸福村”。
撰稿:章春萍,初审:杨闯,终审:姚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