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事无巨细,治理成效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持续深化“党建+”工作机制,为社区引入各类民生服务资源,打造以服务凝聚民心的基层治理“一个堡垒”,让“党建+”发挥大作用。

锻造引领群众“主心骨”
“以前这里乱堆乱放,还有圈养的家禽,夏天的蚊虫特别多,每次都要绕道走。现在社区把这个地方的环境整治得太好了,有干净整洁的道路,有清澈的池塘,傍晚的时候就和家人一起来这里遛弯,简直就是家门口的‘小公园’。”居民代先生高兴地说。
为了改善谢屋组的环境卫生和居民出行道路的问题,社区召开了党员议事会议、居民小组会议和居民代表大会,最终确定对谢屋组实施道路硬化和房前屋后整治工程。
像桃元社区不断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协商议事形式,开展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针对不同的主体、事务开辟不同的议事形式,实现矛盾和矛盾主体的精准对接,避免居民群众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是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一个缩影。
“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在社区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党建+网格’的联动机制,通过‘四事四权’工作法,号召广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桃元社区书记斯黄伟说。
畅通基层治理“主动脉”
“我们主要利用居民早晚空闲时间进小区入户走访,详细登记辖区群众生产生活、邻里纠纷、灾害隐患等情况,将收集到的信息建立台账并进行归纳,列成清单报社区,同时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黄屋组网格员黄自友说,“以前,我们这个居民组内的路面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生活环境比较差。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群众的诉求后,便积极向上面进行反映。”
针对网格员反映的情况,社区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提升工程扮靓村庄。同时,进一步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走访群众,了解梳理群众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召开居民议事会,让群众参与决策,人居环境整治治什么、如何治,治到什么程度,居民说了算。整治后,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也逐渐建立起来。
在优化基层网格方面,社区全面推行“党建+网格”组织构架,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统一整合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应急管理、防返贫动态监测、乡村振兴等各类网格成“一张网 ”,认真落实走访群众制度,组建33人的网格员队伍,进一步推动群众参与治理,将治理力量延伸至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激活服务群众“主阵地”
近日,在桃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孩子们正跟着老师们一起朗诵了《我爱我的祖国》。“这个周末课堂活动真的太有意义了,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居民杨萍笑着说。
社区按照资源共享、功能整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服务阵地、丰富服务功能。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积极推进暖民心行动,将社区服务延伸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触角,形成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我向社区反映居民组路灯坏了,从反映到修好路灯只花了1天时间。路灯亮了,出行方便了,社区又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朱屋组居民组长朱大潘说。
社区办事效率提高,得益于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桃元社区加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着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实现“群众的需求在哪儿,党的阵地就建到哪儿”,将居民多样化需求融入阵地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党群服务枢纽。(作者:李汇慧,初审:舒泉;终审: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