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宿松长安网,宿松县委政法委员会、宿松县法学会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宿松将“反诈课堂”搬到油茶基地

  • 宿松县公安局
  • 孙春旺
  • 2025-11-12
  • 大号 中号 小号
  • 打印

“大姐,采摘间隙听我说两句,近期有骗子冒充客服谎称‘取消保险’,千万别信!”时下,宿松县许岭镇万亩油茶基地内,金黄油茶果挂满枝头,采收村民围成圈,宿松县公安局许岭派出所民警结合最新案例讲解反诈知识,一场场接地气的“流动反诈课堂”在田间地头开讲。

“哪里群众扎堆,反诈课堂就设到哪里!”许岭派出所所长张光明介绍,该镇作为油茶种植大镇,30余个种植基地覆盖8000余亩土地,每年11月采收季数千名村民集中劳作,成为反诈宣传关键阵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翻新快,学生易遭游戏充值诈骗、老人易陷养老投资陷阱、村民常遇贷款诈骗,必须精准对接场景,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

为此,许岭派出所构建“校园+社区+庭院+产业基地”多维宣传体系:校园内,以“反诈主题班会”为载体,通过动画短片、情景模拟等趣味形式,向学生讲解网络游戏诈骗、校园贷等陷阱,联动家长建立“家校反诈同盟”;社区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固定宣传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手册、现场答疑,普及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等骗局;农村庭院中,民警趁村民傍晚闲暇开展“庭院微宣讲”,以“拉家常”方式拆解诈骗套路,确保老年人听得懂、记得住;油茶基地里,针对采收季村民聚集特点开设“流动课堂”,将反诈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田间“反诈课堂”聚焦农村群众防范意识较弱、对新型诈骗不熟悉的痛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白话”,用身边案例敲响警钟,破解反诈宣传“最后一公里”难题;全域多场景宣传模式则打破时空限制,构建“人人学反诈、时时讲反诈、处处防反诈”的常态化格局,推动反诈融入生产生活,实现从被动预警到主动防范的转变,同时深化警民互动,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课堂上,民警结合“冒充客服退款”“虚假投资理财”“网上贷款先交费”等高发案件,拆解诈骗话术陷阱与操作流程,重点强调“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反诈三原则。“之前听说有人被网贷骗了几万,今天民警一讲才知,低息、秒批都是幌子!”灯塔村村民刘某深有感触,他曾接到冒充政府工作人员的诈骗电话,正是通过“警民议事厅”微信群向民警核实,才避免受骗。社区居民王大妈也说:“庭院里听完养老诈骗案例,我立马删了手机里的陌生理财APP,心里踏实多了!”

 除线下多维宣讲,该所还通过“警民议事厅”微信群开展线上宣传,不定期推送分场景预警信息与案例解读,24小时接受群众咨询求助,形成“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全覆盖宣传格局。如今,“采收间隙学反诈”“放学路上聊反诈”“庭院闲时议反诈”已成许岭镇居民的新风尚,当地群众不仅自身掌握防范技巧,还主动向家人邻里普及,形成“一人听课、全家知防、全村共守”的连锁效应。

据了解,今年以来,许岭派出所通过“多维反诈课堂+警民议事厅”联动模式,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31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70万元;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仅发生9起,同比下降31.2%,校园诈骗、养老诈骗实现“零增长”。“以前觉得诈骗离自己远,现在民警在学校、社区、庭院、田头都能讲反诈,太管用了!”村民的真切反馈,印证了全域反诈行动的价值。

 当前油茶采收仍在进行,许岭派出所“流动反诈课堂”随采收队伍同步前行。“群众‘钱袋子’安全,生活才安心,产业发展才更有底气。”张光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宣传场景,针对不同群体优化内容,让反诈宣传更精准、更接地气,为乡村振兴和平安乡村建设保驾护航。(撰稿人:孙春旺;审核人:何洪明)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2-2014 中共安庆市宿松县委政法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皖ICP备1202074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274号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东北新城政务新区政务2号楼4楼 电话:0556-7821488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