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宁县司法局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及“六尺巷工作法”,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思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机制建设,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80余起,调解成功率99.2%。
织密“一张”全覆盖调解网络。通过“专职+兼职”方式充实调解工作力量,所有乡镇、村(居)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县级层面依托综治中心,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吸纳医疗纠纷、商事调解、信访事项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集中进驻。在乡村基层,结合“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工作,一体推进乡镇、村(居)调解工作阵地标准化建设,新改造提升乡镇人民调解室5个。同时,针对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特定领域,成立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结合“江淮普法行”、“宪法宣传周”、“政法干警进网格”等活动开展,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防范电信诈骗等普法宣传,主动上门走访、排查矛盾、调解纠纷,并加大以案释法力度。
锻造“一支”高素质调解队伍。持续壮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队伍,广泛吸纳辖区调解能力强、人缘好、说话有分量的党员、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力量,目前全县共有人民调解员958名、乡村“法律明白人”1763名。着力提升调解员的业务能力,邀请全国模范调解员、律师授课,先后举办两期“六尺巷”调解法培训班,培训对象覆盖全县村(社区)书记和各乡镇调解骨干。组织律师进乡镇、进社区举办培训24场次,培训调解员900余人次。组织开展十佳人民调解案例评选,将获评案例编印成册,让调解员人手一册,相互借鉴学习,有效提高了调解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技巧。积极落实人民调解案件补贴,激励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2024年发放案件补贴5万元。结合本县实际,培育形成了洪铺镇“握手言和调解”、老彭“七步调解工作法”、清河乡“四理工作法”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调解品牌。
建立“一套”多元化解机制。常抓基层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设,落实村(社区)调委会每周、乡镇调委会每半月排查制度,县级每月调度推进。坚持预防为先,将定期排查、重要节点重点排查提前排查相结合,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调解。在4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律师调解室,选聘18名律师担任调解员。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联合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派驻专职调解员,对适宜调解的案件进行诉前调解,2024年以来诉前调解成功1674件。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全面细致排查风险隐患。(作者:曹立军 张平;初审:王振海;终审:江厚平)